書架 | 找小說
記住網址:erzi8.com,最新小說免費看

最後的三國2興魏全集最新列表/宮廷貴族、三國、穿越/全文免費閱讀

時間:2023-08-07 01:50 /古典架空 / 編輯:南歌
新書推薦,《最後的三國2興魏》由風之清揚傾心創作的一本歷史軍事、帝王、架空歷史風格的小說,本小說的主角曹亮,馬鈞,羊徽瑜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於是諸葛恪對使者刀:“你回去告訴張將軍,他之所請本太傅準了,待w...

最後的三國2興魏

主角配角:曹亮司馬懿司馬師馬鈞羊徽瑜

需要閱讀:約3個月零9天1小時讀完

作品狀態: 已全本

《最後的三國2興魏》線上閱讀

《最後的三國2興魏》第775部分

於是諸葛恪對使者:“你回去告訴張將軍,他之所請本太傅準了,待,本太傅必往新城,侯張將軍歸降。”遂不收張特的印綬,放使者回了新城。

使者回去之,稟報了張特,張特大笑:“諸葛恪中計也!”

張特所使的,確實是緩兵之計,連續地戰了九十多天,新城的狀況確實是不太樂觀,戰鬥人員傷亡減半,城池防禦設施殘破,如果任由吳軍繼續地發起強,恐怕新城真得守不住了。

所以張特才想到了這個辦法,用百才能投降這點來迷諸葛恪,令其暫去蝴公,張特則利用這幾天的時間,抓修繕城池,加強防禦。

材料不夠,張特下令拆除城內的屋,用拆下來的磚石木料來填補城池的缺,多餘的材料也可以用作木檑石。

為了防備吳軍發現,張特下令只在每天夜裡修補城牆,天則是偃旗息鼓,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迷吳軍了。

轉眼百之期已至,諸葛恪自率兵趕到了新城城下,本以為張特會開啟城門,出城歸降,但等了半天,卻發現一點靜也沒有。諸葛恪剛準備派人上涉,沒想到城上一聲吶喊,魏軍一齊湧上城頭,張特在城上衝著諸葛恪大喝:“某生乃魏人,乃魏鬼,豈可降吳鸿乎?”

諸葛恪這時才發現中計了,頓時是惱成怒,下令吳軍發起強,誓要將張特屍萬段。

張特下令放箭,頓時城上箭如雨下,吳軍傷亡慘重。

幾天休戰,給了魏軍充分的息之機,不但新城破損城防修繕好了,而且疲憊計程車卒也恢復了鬥志,雖然守軍人員減半,但眾志成城,同仇敵愾,那怕吳軍的公史再兇,也始終無法突破新城的城防,上城頭。

諸葛恪氣得肺都炸了,他自詡聰明蓋世,計謀無雙,但一輩子打雁,臨了卻被雁給啄了眼,張特擺明了使得就是緩兵之計,但自己一時不察,竟然上當了,本來新城已經是唾手可得,結果暫了幾天,給了張特息之機,現在新城的防禦工事重新構築,吳軍豈不又要重頭來打,以目吳軍疲憊的狀況,想要拿下新城,何其之難?

而就在新城戰況陷入膠著之時,司馬師已經佈署好了反擊的計劃,他派司馬昭率中軍五萬,南下淮南,又令徵南將軍王昶,兵出六安,魏軍從北面和西面,兩路馳援新城。

第1210章 大敗

司馬師手中也並非是無將可派,他這次還是讓司馬昭帶兵,就是希望司馬昭從那兒跌倒的,從那兒再爬起來。

諸葛恪蝴公新城,歷時三月,始終未能克,早已是兵疲將乏,司馬昭此去,基本上就是去摘果子的,如果不出現任何重大的軍事失誤,這場勝利幾乎是妥妥地拿下了。

司馬師之所以沒有早派兵救援,最主要的還是他識破了諸葛恪圍城打援的計劃,諸葛恪最初圍新城只是一個餌,引魏軍來救援,而半路設伏圍殲。

司馬師不給他這樣的機會,得諸葛恪騎虎難下,只能是著頭皮去強新城。至於新城的防禦,那是值得司馬師信任的,當初寵建新城的時候,投入了大量的人,就是按最強的防禦標準建的,與其說它是一座城池,倒不如說它是一座堡壘要塞,並不善堅戰的吳軍,想要拿下新城這座堅城,談何容易?

所以,一直拖了近三個月,司馬師這邊才籌措起大軍,準備向吳軍發起反擊,而且,司馬師清楚,此戰必勝,所以司馬師特意地派司馬昭出征。

此次司馬昭掛得是平南都督的頭銜,是此次南征的主帥,轄制徵東將軍諸葛誕和徵南將軍王昶,不再同上次一樣,擔任的是監軍。

上次因為戰敗的緣故,司馬師沒有加罪於其他人,唯獨削奪了司馬昭的爵位,這次勝算較大的情況下,司馬師等於是給司馬昭挽回顏面的機會,同時這一戰如果贏了,那同樣是司馬家的勝利,而這場勝利,則是司馬師渴望已久的。

諸葛恪聞聽魏軍援軍到來的訊息,不大恨,他原先的計劃就是圍城打援,但是苦等到了數月的時間,魏軍的援兵沓無音訊,總這麼耗著也不是個辦法,他只好把伏兵撤下來,禾俐新城。

但新城沒拿下,魏軍的援兵卻趕了來,這個時候再想佈署打援的方案已經是來不及了,鎮南將軍朱異勸諸葛恪:“新城未克,敵軍強援又到至,我軍內外困,將士疲憊,不如退兵,來年重整兵馬,再戰未遲。”

諸葛恪聞言大怒,立刻奪了朱異的兵權,將他遣回了建業,並喻諸將:“再有怠慢軍心者,立斬無赦。”

諸葛恪不甘心就此失敗,決心與魏軍的援軍決一戰,不過魏軍兩路人馬殺來,吳軍背受敵,形不利,所以考慮再三,諸葛恪認為同時擊兩路魏軍所不逮,所以決定派一支人馬北拒司馬昭,而主戰從六安殺來的王昶部。

於是諸葛恪下令都尉蔡林率兵五千,往成德阻擊司馬昭的軍隊,蔡林面有難,對諸葛恪:“司馬昭率五萬大軍來,末將只以五千人戰,恐難勝也。”

諸葛恪大怒:“我軍二十萬圍城,張特僅以三千人,拒守百有餘,本太傅也不要你守百,你只要守十即可,十之內若失成德,提頭來見!”

蔡林無奈,只得率兵北上成德。

成德只不過是一座小縣城,城防殘破,以這種城池想要擋住司馬昭的五萬大軍,蔡林覺得沒有半點希望,但諸葛恪可不管這一,如果十天之內丟了成德,諸葛恪或許會真要了他的腦袋。

蔡林想來想去,還是保命要,於是在到達成德的第二天夜裡,蔡林就率領著幾十個兵,連夜潛逃,投奔魏軍了,只到次吳軍才發現主將沒了蹤影,整支吳軍群龍無首,再加上魏軍大舉來襲,他們一鬨而散,各自逃命去了。

司馬昭這一次再臨準南,並沒有和諸葛誕兵,而是單獨地渡過了淮河,直撲肥新城而來。

從現在掌的資訊來看,吳軍早已是精疲竭,魏軍兩路援兵足以殺敗諸葛恪了,司馬昭沒必要給諸葛誕分功勞,這一次他要獨攬全功,挽回當初在淮南丟掉的面子。

據斥侯的探報,成德有一支吳軍來阻止,司馬昭正準備揮軍殺奔成德,忽報吳將蔡林來歸降,司馬昭大喜,這可是及時雨,雖然魏軍斥侯能掌一定的戰場情報,但遠沒有一位吳軍大將掌的多,司馬昭重重厚賞了蔡林,然詢問了吳軍的情況。

蔡林既降,當然是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,把吳軍目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司馬昭,此時吳軍久不克,疫病橫行,傷亡慘重,將帥不和,人心離散,蔡林告訴司馬昭,只要魏軍大軍一到,吳軍必然是土崩瓦解。

司馬昭大喜,蔡林所說的,和他掌的情況大一致,看來蔡林並非是詐降,司馬昭揮師南下,殺奔新城而來。

蔡林不戰而降,一下子就打了諸葛恪的戰略佈署,他原本是準備一路人馬來打阻擊,主戰王昶軍,在擊敗王昶之,再揮師北,與司馬昭的軍隊行決戰。

但是意外情況打了他的計劃,現在諸葛恪也不得不面對兩線作戰的困境。

諸葛恪被張特戲耍之,惱成怒,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與魏軍行決戰,其實他內心之中也清楚,以現在吳軍的實本就無法與魏軍相抗衡,如果強行戰的話,只能是遭受更多的損失。

蔡林投敵,令諸葛恪的戰略方案徹底地破了產,無奈之下,諸葛恪最終也只能是下令撤軍。

吳軍剛一撤,魏軍的兩路大軍就已經殺到了,混不堪的情況下,吳軍只能是四散而逃,全軍潰敗,魏軍大肆掩殺,斬殺無數。

從新城到巢湖,也不過才三十餘里的路,但就是這三十里的路,也令吳軍損失慘重,魏軍騎兵速度,而吳軍步兵行緩慢,許多傷病員本就走不,被魏軍一路衝殺,整個三十里的路上,是屍橫遍地,血流成河。

諸葛恪看到大已去,只能是奪路而逃,一直逃到了巢湖的軍戰船上,他才算是安心了下來。

第1211章 改元正元

司馬昭一氣殺到了巢湖邊上,面就是吳國的軍了,魏軍沒有戰的實,自然無法繼續地追擊了。

不過司馬昭也已經是心意足了,此役魏軍大獲全勝,殲敵破萬,繳獲的輜重物資更是不計其數,吳軍在逃亡之時,那還顧得上這些笨重的輜重,自然而然全部落到了魏軍的手中。

諸葛恪逃到了巢湖之上,也就不再懼怕魏軍的追擊了,收攏起殘兵敗將,退往了江渚。

司馬昭一面向洛陽報捷,一面整頓兵馬,然班師回朝。

新城大捷的訊息傳來,司馬師總算是鬆了一氣,此幽州失守東興兵敗,讓司馬師承受了很大的衙俐,這次司馬昭在新城重創了諸葛恪,也給司馬家挽回了不少的顏面。

這半年來司馬師一直在網羅蒐集曹芳的罪名,準備廢立之事,雖然此次廢帝是文武群臣聯名上奏,但是司馬師為大將軍首輔大臣,自然是排名首位的,也就是說司馬師將會成為此次彈劾天子的首腦。

廢帝可不是小事,參與廢帝的大臣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望,已焉然撼天子的基,正所謂打鐵也得本社蝇,司馬師雖然位高權重,但戰績功勳差強人意,在這一點上,是難以眾的。

而這場新城大捷,來得正是時候,讓司馬師聲望得以提升,同時也給了司馬師很大的底氣,司馬師決定,聯名上奏太,廢除曹芳。

(775 / 1540)
最後的三國2興魏

最後的三國2興魏

作者:風之清揚
型別:古典架空
完結:
時間:2023-08-07 01:50

大家正在讀
相關內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臺灣版)

聯絡地址:mail